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第24届冬奥会张家口赛区2018-2021年野鼠寄生蚤调查分析
陈永明, 康东梅, 兰晓宇, 闫东, 刘冠纯, 史献明, 杜国义, 周松, 杨顺林, 候芝林, 郑楠, 杨爱, 张晓磊, 张进一, 孙飞, 马勇, 郭超, 戴宏, 王晓燕
摘要137)      PDF (822KB)(578)   
目的 了解第24届冬奥会张家口赛区2018-2021年野鼠寄生蚤种群数量和结构变化规律,为张家口赛区鼠类相关疾病的预测预警提供必要的依据。 方法 在张家口市崇礼区采用夹夜法捕获野鼠,收取其体表寄生蚤进行分类鉴定;应用Excel 2010软件对野鼠及其寄生蚤调查数据进行总结和逐年逐月统计,采用弦图对野鼠及其寄生蚤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运用集中度法对蚤类季节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8-2021年在崇礼全区采用5 m夹线法共捕鼠302只,隶属于4科9属11种,除小家鼠未带蚤外,其他鼠种均带蚤;获蚤218匹,已确定蚤种隶属于4科8属13种,平均蚤指数为0.72;野鼠寄生蚤数量最高的是丛鬃双蚤指名亚种,与其关系最密切的是黑线仓鼠,另有长尾仓鼠、大仓鼠、黑线姬鼠等7种鼠检获该蚤;野鼠寄生蚤及雌雄蚤均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均 M=0.72)。 结论 张家口赛区野鼠寄生蚤的种群数量较高,结构丰富,季节性强,与黑线仓鼠关系密切,应在重点地区警惕其种群变化并密切关注相关鼠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及其传播带来的重要影响。
2022, 33 (3): 414-41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3.019
第24届冬奥会张家口赛区2018-2021年野外小兽类调查结果分析
陈永明, 康东梅, 杜国义, 闫东, 刘冠纯, 周松, 郑楠, 兰晓宇, 杨爱, 马勇, 张晓磊, 温林, 孙飞, 王晓燕
摘要140)      PDF (695KB)(576)   
目的 了解第24届冬奥会张家口赛区2018-2021年小兽种群数量和结构变化规律,为赛区小兽类相关疾病的预测预警提供必要的依据。 方法 采用5 m夹线法对张家口赛区奥运场馆所在地崇礼区全区的2镇8乡进行野外小兽调查,每月调查1次,每次随机选择6~8个样点,每个样点根据生境或海拔不同,选择1~2种有代表性的生境,每种生境布放鼠夹100夹;应用Excel 2010软件对小兽类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和逐年逐月统计,运用集中度法和线性相关分析对小兽密度和种类的季节分布和生境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8-2021年赛区共计布夹33 610夹次,捕获小兽(以下简称鼠类)438只,平均捕获率为1.30%,隶属于2目4科9属12种,其中黑线姬鼠125只,占28.54%,为优势鼠种;2018-2021年鼠密度最高的年份是2019年,捕获率为2.09%,鼠种类最多的年份是2020年,共12种;从季节性分布规律来看,鼠密度有较强的季节性( M=0.58),呈双峰型,其中春季的3月为第1个高峰,秋季的8月为第2个高峰,鼠种分布有一定的季节性( M=0.31),呈单峰型;鼠密度随着海拔升高而增高,低海拔、中海拔、亚高海拔捕获率分别是0.22%、1.06%、2.00%;鼠种以中海拔(10种)居多,其次是亚高海拔(4种)和低海拔(3种);鼠密度与鼠种数在不同生境内有正相关趋势( r=0.823, P=0.006),鼠种变化以草滩、耕地、林带和山坡最为丰富。 结论 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所在地崇礼区野外鼠类的种群数量较高,物种组成丰富,活动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且不同生境分布具有规律性,应在重点地区警惕其种群密度和结构的变化。关注鼠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及其传播带来的重要影响。
2022, 33 (2): 293-29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2.024
河北省张家口市冬奥会赛区和周边区域鼠类及其寄生蚤物种构成和分布调查
闫东, 陈永明, 孙飞, 马勇, 周松, 刘冠纯, 杨顺林, 郭超, 戴宏, 张进一, 张晓磊, 温林, 王晓燕, 杜国义, 史献明
摘要315)      PDF (551KB)(996)   
目的 了解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年冬奥会赛区(张家口赛区)及周边区域鼠类及其寄生蚤物种构成、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等情况,为冬奥会举办期间媒介生物传染病的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张家口赛区周边及整个崇礼区利用5 m夹线法和样方法调查鼠类物种构成及密度,同时收集鼠体寄生蚤并分类。采用生态学方法,分析鼠种构成、分布和密度季节消长,Excel 2010软件用于数据整理和绘制图表。 结果 采用样方法共调查样点20个,未捕到鼠。采用5 m夹线法共计调查样点166个,布鼠夹16 600夹次,捕获鼠266只,隶属3科5属8种,捕获率为1.60%。从时间变化来看,10月到次年6月鼠密度均<1.00%,尤其是12月到次年4月鼠密度较低。鼠种以黑线姬鼠和黑线仓鼠为主;7和9月鼠密度分别为6.14%、5.93%,处在较高的水平,鼠类种类丰富,以黑线姬鼠、灰仓鼠、黑线仓鼠、大林姬鼠和中华姬鼠为主。共检查鼠体266只,其中带蚤鼠36只,染蚤率为13.53%,共获蚤100匹,隶属3科5属7种,平均蚤指数为0.38。全部材料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 张家口赛区及其周边地区未发现河北省及周边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分布,并且其自然景观、鼠种构成、媒介蚤种组成均与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明显差异,当地发生原发性动物间鼠疫的风险较小。
2021, 32 (2): 161-16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2.008
德国小蠊粪便提取液对其自身的引诱作用
王晓燕,游红,竹傲,朱福兴
摘要1242)      PDF (347KB)(1015)   

目的 测定不同龄期和性别德国小蠊粪便的乙醇提取液对其自身的引诱效果,为德国小蠊的化学防治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方法 采用有机溶剂浸泡德国小蠊粪便,得到粪便提取液,用四臂嗅觉仪测定引诱效果。结果 低龄若虫粪便的乙醇提取液对低龄若虫、高龄若虫、雄成虫、雌成虫的引诱效果均为最好,诱集率分别为39.72%、40.56%、38.33%和34.17%;其次是高龄若虫粪便提取液,诱集率分别为30.56%、30.56%、27.22%和26.11%;雌雄成虫粪便乙醇提取液引诱效果最差,但雄成虫粪便提取液对雌成虫的引诱率达22.22%,雌成虫粪便提取液对雄成虫的引诱率达24.72%,均高于若虫和同性成虫粪便提取液的引诱效果。在毒饵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低龄若虫或高龄若虫粪便的乙醇提取液时,其诱杀活性明显提高,其中溴氰菊酯毒饵24 h诱杀率由26.00%分别提高到54.00%和48.00%,辛硫磷毒饵24 h诱杀率由20.00%分别提高到48.00%和40.00%。结论 低龄若虫粪便提取液对不同龄期若虫和雌雄成虫均有较好的引诱效果,不同性别的粪便乙醇提取液对异性引诱效果较好。低龄若虫和高龄若虫的粪便乙醇提取液与毒饵混合后,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

2010, 21 (3): 201-203.
不同食物对德国小蠊的引诱作用
王晓燕,竹傲,游红,朱福兴
摘要1273)      PDF (389KB)(1007)   

目的 测定不同食物对德国小蠊的引诱效果,筛选出一种诱杀效果较好的毒饵,为德国小蠊的化学防治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方法 采用四臂嗅觉仪从多种食物材料中筛选出对德国小蠊引诱作用较好的食物,将其与杀虫剂配成毒饵。结果 4组食物中诱集效果最好的分别为炒大豆粉、小白菜汁、香蕉和葡萄糖,诱集率分别达到63.33%、59.44%、63.33%和42.78%,将引诱效果较好的4种食物进行最佳引诱试验,发现炒大豆粉对德国小蠊的引诱效果最好,诱集率达到45.66%;香蕉次之,诱集率为25.83%,与溴氰菊酯或辛硫磷混配后,香蕉毒饵的诱杀效果较好。结论 通过筛选发现炒大豆粉和香蕉对德国小蠊有很强的引诱性,利用香蕉所配制的毒饵诱杀效果最好。

2010, 21 (2): 112-114.
不同龄期和性别德国小蠊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竹傲,游红,王晓燕,朱福兴
摘要1926)      PDF (429KB)(1538)   

【摘要】 目的 研究德国小蠊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在1、3、5龄若虫、雌雄成虫间的活性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计离体测定酶的活性,应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于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1龄若虫的活性最高,其活性分别为(0.3741±0.0077)μmol/(mg pro·min)和(61.7586±9.2400)nmol/(mg pro·min)。对于若虫, 随着龄期的增加, 其活性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成虫,雄成虫羧酸酯酶活性大于雌成虫,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但对于乙酰胆碱酯酶,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在不同龄期及雌雄成虫之间差异不明显。 结论 德国小蠊1、3、5龄若虫、雌雄成虫体内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不同龄期之间差异显著,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各个龄期及雌雄成虫之间几乎没有差异。

2009, 20 (5): 423-426.
不同龄期和性别德国小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敏感性的测定
竹傲, 游红, 王晓燕, 朱福兴
摘要1227)      PDF (291KB)(1121)   

【摘要】 目的 测定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雌雄成虫和1、3、5龄若虫的毒力,为德国小蠊的化学防治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方法 广口瓶药膜法。结果 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耐药性在不同龄期和性别间存在差异。1龄若虫对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耐药性最低,其KT50分别为7.1743 min和10.0015 min;5龄若虫的耐药性最高,其KT50分别为14.1624 min和24.6041 min。若虫期,随着龄期的增加,其耐药性逐渐增强。在成虫期,雄成虫的耐药性大于雌成虫,雄成虫对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KT50分别为9.6157 min和11.7492 min。结论 5龄若虫的KT50值大于1、3龄若虫和雌雄成虫,雄成虫的KT50大于雌成虫。

2009, 20 (2): 127-128.